
埃波夫M.I.(Эпов 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埃波夫·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1950年3月20日生于俄罗斯与蒙古接壤的外贝加尔边疆区。1973年毕业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就职于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6年始任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赴日本国访问学者。2004~2006年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2007~2017年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目前,担任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埃波夫M.I.院士担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副院长(2008~2017年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学部学术委员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全球能源国际奖基金会理事。欧亚地球物理协会理事。
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200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地球学部院士。
埃波夫M.I.院士是俄罗斯油气资源勘探和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其主要研究方向:非均质地壳环境中电磁场理论与建模;勘探矿床地球物理学方法,包括海洋地电学和地球物理测井学、地壳上部环境监测、地质工程、考古研究等;岩石流体饱和度与电磁脉冲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埃波夫M.I.院士的电磁场建模理论研究广泛应用于仪器制造行业和地理信息分析系统。基于低频电动力学领域的基本研究,研制出电磁扫描仪。他带领其团队研制出独特的地球物理勘测系统,可用于陆地和海洋平台勘测工程。目前正研究轻型无人机的航空层析成像系统应用于地球物理学勘测领域。关于复杂地质环境中电磁场传播物理过程以及相互作用影响,埃波夫M.I.院士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精力。这项科研旨在寻找和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地质勘探、地质工程、环境监测等一系列综合性问题。通过研究多孔流体饱和岩石的应力应变状态和过滤过程,创建电物理模型,根据地质测量结果以及测井数据,评估出储油层的储层特性。
埃波夫M.I.院士还致力于宏观评估油气储层方法,旨在创建和应用多组分感应测井项目,其研发的电磁测井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
埃波夫M.I.院士倡导开展了跨学科合作研究,特别是对油气储层中电动流体动力学过程的综合性研究。其科研兴趣还涉及考古学,与考古学家莫洛丁V.I.院士共同创建了用于考古研究一个数学模型。他们共同找到了古代战士的木乃伊、武器,甚至木盘子都保存完好。该项目研究陆续在乌兰巴托和新西伯利亚地区取得重大发现。埃波夫M.I.院士继续对考古学家的发掘工作提供技术帮助。
埃波夫M.I.院士多次组织了国际会议和俄罗斯全国性科学会议。积极开展地球物理学国际科技交流。 2003~2005年间,埃波夫M.I.院士参与新西伯利亚市政府制定“2020年城市燃料能源综合发展规划”项目。2011年,埃波夫M.I.院士倡议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开设了一个新的专业——地球物理智能系统和设备,并在该校任教。
埃波夫M.I.院士指导了5名博士和17名副博士论文。先后发表500余篇论文,其中包括7部专著和12项专利。担任《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期刊副主编,《测井技术》和《西伯利亚地质与矿产资源》期刊编委。曾荣获为祖国服务一级勋章和二级勋章。萨哈共和国总统奖。新西伯利亚州州长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