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尔蒙V.N. (Пармон Валентин Николаевич)
帕尔蒙V.N.院士生于1948年4月18日,198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担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G.K.鲍列斯科夫催化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家协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催化学会主席,化学技术与催化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
帕尔蒙V.N. 院士在催化与光催化、凝聚态化学动力学、化学放射光谱学、能量转换、非传统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转化的化学方法学、非平衡过程的热力学等诸多领域造诣颇深,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5部学术专著,33篇综述,5部高校教材,80余项发明和专利。
帕尔蒙V.N.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催化剂开发及催化工艺过程研究,其中包括各种能量的转换和存储,自然界中、可再生能源及非传统能源资源利用过程的催化与光催化,以及地球的大气层成分的形成和生物圈起源的非生物催化及光催化作用的理论研究。
帕尔蒙V.N.院士的早期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电子传递和电子自旋变换过程的化学放射光谱学与表观化学动力学。在这一时期,帕尔蒙V.N.在电子顺磁共振光谱的电子变换理论研究领域成绩卓著,提出了新的稳定双原子团电子顺磁共振光谱理论,该理论就分子内部运动和分子内部三维结构方面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章,并出版了两部专著。
在化学动力学领域,帕尔蒙V.N.院士对长程电子跃迁隧道反应的表观动力学研究进展显著,其中包括首次建立、后来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反应物在固相均匀分布的隧道反应动力学方程式。随后又首次发现了固体表面的隧道电子跃迁反应和隧道电子转移过程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自2000年至2005年期间,帕尔蒙V.N.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创立了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担载型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纳米粒子的非接触式测温法;建立了催化反应过程中研究催化剂状态的原位核磁共振技术,拓展了非平衡过程热力学对于催化过程的动态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甲醇及其他低级醇直接掺入大分子烃化合物中的可行性,即“气态轻烃催化芳构化生产燃料油专利技术”;研发了可用于固态粉末的热冲击加工处理的新型离心式反应器,利用该反应器还开发了活性氧化铝粉末制备工艺。
帕尔蒙V.N.在人才培养工作硕果累累,25年来他一直担任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理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教授,培训了数十名博士和副博士。
帕尔蒙V.N.院士担任俄罗斯化学会主办的《俄罗斯化学》等7个俄罗斯出版的期刊的编委以及国际催化学会联合会(简称JACS)等出版的在国际催化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学术杂志编委。是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学学会主席团成员。
2010年6月12日,帕尔蒙V.N.院士因在烃类深加工及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对催化方法的理论及实践发展的突出贡献获得俄罗斯联邦D.A.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克林姆林宫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
帕尔蒙V.N.院士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催化研究所学术领导人。帕尔蒙V.N.院士是非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化方法、催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化学工业和能源领域催化技术方面开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2016年因研发新型催化剂而荣获全球能源奖,为能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